不当老板当村官
4年让集体资产超千万
罗友超:用创业经验,为家乡经济插上一双翅膀
感动人物
【姓名】罗友超
【年龄】49岁
【职业】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支部书记
颁奖词
你的眼中,是故乡发展村民致富的美丽图景,你的脚下,是农民失地问题重重的崎岖道路。乡亲们问,怎么办?你把头埋进泥土,燃烧自己的生命,写下答案。
白天跑工地、见村民,晚上查资料、写材料已成了罗友超工作的常态。
辞职下海,从白手起家到企业营业额过亿,罗友超用了4年;带领村里脱困,从700多万外债到集体资产超千万,罗友超用了又一个4年。
不能让一名失地农民失业,不能变卖一处集体资产,不能让一户安土重迁的老乡无家可归。这是罗友超给自己的工作定下的目标。放弃了安逸的“老板”生活,罗友超想用自己创业的经验,为家乡经济插上一双翅膀,为更多农村探索出一条发展之路。■文/图 记者 张明阳
人生选择
从企业家到村官的转变
罗友超说,“我想让光达变成中国第二个华西村。”
罗友超是长沙县黄兴镇光达村桐车芜组人,2003年下海到新疆创业,做食品和外贸生意。4年之内,他先后创办酒厂、枣园、贸易公司等5家企业,2007年,这些企业的总营业额达到1.7亿。
无疑,罗友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。彼时他在新疆,企业已走上正轨,如无大事,每天睡觉睡到自然醒,去过新疆的老乡都说他过得“有滋有味”。直到他接到了来自家乡的电话。
2010年初,罗友超接到黄兴镇领导的电话,请他回乡做村官。
一边是一手打造的公司,一边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。罗友超选择了后者。“钱是赚不完的。”他说,如果家乡需要,他愿意尽自己所能,为家乡做点什么。
随后,罗友超先后停掉了枣园和酒厂的生意,把生意交给妻子和职业经理人。2010年8月,他回到了长沙当“泥腿子”,当选黄兴镇光达村的村委副书记,半年后,他当选为光达村的村支书兼村主任。
在罗友超心里,有一份不曾对人言的“野心”。“回来之前,我研究了很多农村发展的例子,包括如何发展特色农业,把农产品产业化。”罗友超说,“我想让光达变成第二个华西村。”
然而罗友超还没来得及进行更多规划,高铁、地铁已经接踵而来。一个个庞大的工程项目在光达村的土地上动工,罗友超不得不重新审视光达村的发展。
“老乡安土重迁,不想离开这片故土,我要想办法让他们能留在这里,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一切财富和便利。”办企业出身的罗友超想到了一条路子:村企合作。光达村村委的新办公楼坐落在几片工地和田地中间。“这栋楼有三层属于村里,其余的属于企业。“光达村的支部委员彭祝君介绍,这栋楼没花国家、集体一分钱。”
这栋办公楼正是罗友超“村企合作”思路的一个体现。
罗友超上任后,通过村企合作的方式,成立了“湖南光达置业有限公司”。“这个公司的资金全部由企业注入,我们村拿干股。”罗友超说,企业出资盖办公楼,管理这栋楼的其他经营项目,为村民解决就业问题,赚了钱还和村民分红。
出路在哪
化失地之痛为前进的力量
如何让失地农民找到出路?罗友超决定,先解决适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,再设法引导大家投资。
在寻求合作的同时,为了让村民更长远地享受红利,罗友超对村里所有资源坚持“只租不卖”,上任村支书4年多来,他不曾变卖一处集体资产。而当年债台高筑,负债高达700多万的光达村,不仅还清了所有欠款,还有上千万的资产盈余。罗友超用自己的经济头脑,为家乡的经济插上一双翅膀。
近年来,随着高铁和地铁的开通,不少项目在光达村上马。修路、修轨道、建会展中心,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。
“我的老乡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,除了种田之外什么都不会做,失去了土地,他们就失去了所有经济来源。”罗友超说,在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过程中,很多农民一下子拿到了巨额的补偿金,却不会投资也不会理财。有个村民拿到钱之后,给自己和老婆、儿子各买了一辆车,很快就把钱花光了。还有的村民被投资公司骗走了几乎所有补偿款,血本无归。
乡亲们的失地之痛,让罗友超揪心。如何让失地农民找到出路,让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乡们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不致迷失?罗友超决定,先解决适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,再设法引导大家投资。
2011年起,罗友超请光达置业有限公司出资,为村民进行上岗培训。随后,为了引导缺乏理财观念的村民正确投资,罗友超决定办起光达村自己的企业。“一万元就可以入股,但按照人口的多少,每户入股数是有上限的。”罗友超解释,起点只有一万元,是为了让村里人人都有能力入股,而设置上限,是避免让原本不富裕的人享受更多红利。“以后公司赚了钱,必须让每个村民都能拿到利润。”
罗友超新办的企业就是湖南光达城建实业有限公司。这个公司全部由村民入股,主要承接会展中心、轨道集团等大项目的附属工程,同时发展村级物业。2014年一年,村民拿到的分红比例超过17个百分点。
村民点赞
他是贴钱又贴心的“罗天亮”
白天跑工地、见村民,晚上查资料、写材料已经成了罗友超工作的常态。为此,村民还给他起了个外号,叫“罗天亮”。
作为一名村支书,除了发展经济,解决农民生计问题外,村民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总会想到他。
光达村是紧邻长沙的门户,随着附近很多大型工程上马,在罗友超上任之初,村里渣土车乱压乱倒的情况十分严重,治安也存在问题。
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罗友超每天零点到凌晨3点左右,开着车跑遍村里每一条路,专门抓渣土车和治安情况,坚持了一年多,直到村里渣土车和治安情况都有所好转。
现在,白天跑工地、见村民,晚上查资料、写材料已经成了罗友超工作的常态。常常老百姓一大早来找他办事,发现他还在办公室没下班。为此,村民给他起了个外号,叫“罗天亮”。
每逢过年过节,罗友超还会买上一些物资,去村里的贫困户家里走访,几年来他自掏腰包捐赠给村里残疾、重病、孤寡老人的钱就有十多万元。村里的老党员说,“这个干部,跟老百姓贴心!”
2014年上半年,光达村改选,罗友超成为村里第一个全票连任的书记。
下一页;
天生一副侠义心肠
助残甘做“赔本生意”